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陕西苹果博客

张立功博客

 
 
 

日志

 
 

【转载】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2014-02-28 13:39:10|  分类: 中国国家地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单之蔷《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纤夫景观是如何被发现的?

    撰文/单之蔷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纤痕——纤夫在岩石上磨出的“史记”

拍摄时间:1997年—2000年   拍摄地点:香炉滩、官渡口、龚家坊等

这几张图片中那些深深的凹槽,是留在江中及岸边岩石上的一道道纤痕。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纤痕随处可见,有的裸露,有的已被草丛遮掩。在郑云峰看来,纤夫们经年累月地用纤绳在岩石上磨出的这些深槽,几乎像历朝历代的编年史一样,是他们记录自己命运和历史的特殊方式。摄影/郑云峰

 

 

    过去我看过零星的三峡纤夫的图片,但有的明显是摆拍;我也看过一两张纤痕的图片,但太孤单,不能揭示一个世界。我相信郑云峰拍摄的三峡纤夫景观世界是独家的,这个纤夫的世界是他发现并呈现给我们的。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一条小船说起。

    郑云峰为了在三峡中拍摄,他请房东邹师傅找人打造了一条大约16米长、2.5米宽的小船。小船可以划桨,可以撑篙,上面还装了一台15匹马力的柴油机做动力。

    郑云峰的小船在我看来意义重大,是理解问题的关键。这可能要扯得远一点,扯到“人是什么”。我比较欣赏的一位哲学家是这样说的:有什么样的工具和技术,就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世界。技术和工具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们就是世界本身。工具不同,世界就不一样。

    郑云峰打造小船时,是把它当做一个工具,为的是节省时间。那时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去拍纤痕、纤滩、纤桩、纤道等,他想的还是以这只小船作为渡江的工具。但是小船打出来,进入了大江,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开始摆脱工具的命运,成为了主人,开始塑造摄影师郑云峰,把他塑造成在造船之前他完全想不到的另一个人。他的生活变了,人生变了,这条小船给他构建了一个新世界。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条小船,他的世界绝不会是这样的。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纤滩——纤绳在峡中险滩磨出的“雕刻”
拍摄时间:1998年11月  拍摄地点:香炉滩、铁滩、油炸碛、青滩

洪水季时,泛黄的江水在落差极大的险滩上形成飞流直下的瀑布,船只几乎无法逾越,但是岩滩上却遍布深凿的沟槽,那是千百年来逆水行舟的纤夫们用纤绳一点点磨出的痕迹,当地人称此为纤滩。三峡沿途尽是大面积的险滩:滚子石、油炸碛、刀背梁、老鹰背、银窝子、老鼠错、大磨小磨……每处险滩上都满是纤痕,险滩就是纤滩。纤滩早已存在,且到处都是,但是只有郑云峰将它们视为一类“新”风景,挖掘出它们的意义,并进行了扫荡式的拍摄。摄影/郑云峰

 

    小船不是一个摆渡的工具,而是成了他的家:饿了在船上生火做饭,困了在船上铺床睡觉。他每天就乘坐这条小船,靠近大江中的一处处险滩,深入到三峡中的一条条溪流……实际上,这条小船帮助他实现了穿越,让他回到帆船时代。遗憾的是,他的船装上了柴油机,否则他会成为一个纤夫,进入一个更纯粹的帆船世界。不过上帝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做了一把纤夫。

    有一次,在巫峡的下马滩,小船逆流而上,江水湍急,15匹马力的柴油机动力不够,小船上不去,一次次地被冲下来。这时,船上的师傅把船开到岸边停下,让船上的3个人下船,并扔下一根绳子,让大家拉船闯滩。这样,郑云峰第一次成了纤夫。用人拉船也非易事,一连三次都失败了,第四次才成功,已经精疲力尽的郑云峰坐在河滩上休息。

    刚才的经历让他进入了纤夫的角色,他向开船的邹师傅随口问了一个问题:“听说三峡中的石头上有纤夫拉纤留下的痕迹,能看到吗?”“你坐的石头上不就有吗?”邹师傅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郑云峰站了起来,他真的看到石头上有两道光滑的、直直地凹进去的沟槽。“这就是纤痕?”“是呀,你再看前面的礁岩。”邹师傅说。郑云峰抬头向前望去,果然,前面从河床中露出的巨大层状岩石上有着一道道凹槽,由于那岩石横横地立在那里,顶部的一个个凹槽好像城墙的雉堞一样排列着。

    此时正是11月,江水一落,进入枯水期。江水已从灌满峡谷、直逼两岸崖下的位置,退缩收拢到江中河道,这时,夏季丰水期时被江水淹没的一处处险滩都已露出,水位虽然低了,但水势汹涌,大小滩漩层见叠出。郑云峰看到,眼前靠近岸边的险滩石头上,岂止一处有纤痕,整片险滩上纤痕处处。这个下马滩在峡谷中延续有300多米,宽达200多米,一块块巨石上纤痕道道,有几十道、几百道……郑云峰数不清了,他的眼前出现了一队纤夫的身影,他们赤裸着全身(仅仅头上包着白布做成的头帕),身体倾斜着,与河滩的乱石呈45°,有的更低,河谷中的冷风呼呼地吹着,纤夫身上的汗一道道地流着,纤绳绷得直直的……郑云峰用手摸着石头上那深深的凹痕,心算着凹痕的深度:5厘米、7厘米、10厘米……这是纤绳陷进石中的深度,难道不也是纤绳勒进纤夫肩头血肉中的深度?

    他的眼前模糊了,眼泪涌出了。那天他没有举起相机,没有拍这些他从未见过的人与河流、绳子与石头相互砥砺形成的景观。他觉得他需要平静,需要净化自己的心灵,他觉得只有自己就是一个纤夫了,那时才可以拿起相机对准石头上的沟槽。此后,寻找纤痕是郑云峰最紧迫的任务,但是只有在冬天水落石出时,纤痕才能出现。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长江重庆至宜昌段河床纵剖面图

长江的重庆至宜昌段,正处于我国地势由较高的第二级阶梯向较低的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段。长江穿行660公里,天然落差便已达120米。在此江段逆水行舟,即便不考虑激流和险滩的阻碍,只克服江面落差的艰难已了然于目。尤其在较低水位的枯水期,很多地段需纤夫拉纤。为了重现纤夫的工作环境,我们描绘出了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坝前的水位情况,而现在,江面已成平湖,不再有如此落差。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长江重庆至宜昌段滩险和碍航礁石分布图
长江之险,险在川江,重庆至宜昌是川江的重要一段,其干、支流自古便是滩多水急、礁石密布之地,航道条件极为复杂,严重阻碍长江航运畅通。尽管此段景色壮丽怡人,但古人却称其为“滩如竹节稠,滩滩鬼见愁”的凄凉地。为了能将重庆至宜昌江段的滩险(在水利、航运等专业书中,滩险是指浅滩、急流滩、险滩等碍航河段的总称,但实际生活中人们更习惯把各种类型的滩统称为“险滩”)情况客观地呈现出来,我们统计了上世纪30年代未受水库、大坝影响时主要的滩险和碍航礁石,绘制了这张分布图:重庆至万州属宽谷河段,是浅滩集中分布段(图中的碛就是指冲积物形成的浅滩);万州至奉节,河谷渐窄,急流险滩较多;奉节至宜昌(三峡段),河道弯曲狭窄,滩险稠密,是长江最为奇险的江段。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长江滩险类型及成因示意图

除去河床中固有的基岩和砂砾卵石等因素,长江重庆至宜昌段滩险和碍航礁石最主要的三种成因是:山体滑坡、岩岸崩塌以及山溪支流的冲积,各种成因均会形成不同的滩险类型。滩险和礁石的存在,使行船只有靠人力(纤夫)拖拉才成为可能。

01 山体滑坡将大量土石推入江中,江面宽度迅速收缩,水流断面缩窄,流速加大,形成急流滩。
02 沿江两岸岩石崩塌,大小岩体滚落江中,阻塞航道,扰乱水流系统,导致横流、涡流等不利于航行的流态,形成险滩。
03 支流或山溪汇入长江主航道,携带大量卵石和巨砾,形成溪口冲积扇,扇缘伸向江中,使航道水流变浅,形成浅滩。

 

 

    还得说郑云峰打造的那条小船,它让郑云峰可以任意停留在三峡中他想停留的地方。晚上他就睡在船上,几年来,他有100多个夜晚睡在泊于江边的小船上。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个纤夫了。他像纤夫一样生活,纤夫世界的一切就向他呈现了。

    巫峡中有个香炉滩,逶迤绵延1500多米,纤痕不是几十、几百道,而是几千道……郑云峰发现“纤痕”这个概念已经不够用了,其实三峡每一处险滩都布满了纤痕,险滩就是纤滩吗?秋冬之际,水落石出,在每一处险滩,上行的船都需要拉纤,因此每一处险滩都会留下纤痕,何不把“险滩”称为“纤滩”呢?在新滩、泄滩、牛口滩、下马滩、交滩……险滩必有纤痕,险滩都是纤滩。

    随着小船在三峡中漂荡的郑云峰,发现了越来越多纤夫留下的遗迹。他看到三峡两岸崖壁的岩石上有许多两头通透的孔洞,船工称之为“牛鼻子”,那是拴船用的。他还发现,在险滩的上游总能发现岸边竖立的石柱,石柱上也被磨出了一圈圈螺旋状的纤痕,他称之为“纤桩”,纤桩实际的功能就是现代的绞盘。他让小船靠近三峡直立的崖壁边,发现了崖壁上纤夫凿出的一级级石磴,他把这些纤夫拉纤形成的道路称为“纤道”。

    秘密向郑云峰展开,不仅因为他睡在船上,还因为他付出时间给三峡。他在三峡逗留了7年,经历了三峡7年的季节轮回。一个没经历过季节轮回的人,要发现三峡的秘密是不可能的。这四季的轮回不仅仅是春花秋叶的变化,还是水位的涨落和丰枯(三峡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变化有几十米之巨):夏季,峡中水位猛涨,一处处峡中的险滩和巨石都被淹没了,大江浩荡,船行似箭(大多数诗人看到的都是这时的三峡);秋冬之际,江水回落,一处处险滩和危石都露出来了……纤夫拉着上行的船步履维艰,一步一步地前行。

    经历过四季江水涨落的、生活在小船上的郑云峰,在丰水期看到了悬崖高处纤夫留下的小路;在枯水期看到了悬崖低处纤夫留下的纤道。也只有乘着小船经历了四季的郑云峰,才能发现许多岩壁上的纤路有上下几层——最多处有4层。我相信古往今来没有哪个诗人、文学家、画家、摄影家像他这样,乘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船,在三峡中漂荡了7年,因此他们中也没有哪个人发现过三峡的秘密。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游三峡易被忽略的景观 - 单之蔷 - 单之蔷的博客
纤道——与水上航道平行的岸上纤夫之路

拍摄时间:1999年9—11月    拍摄地点:裤套子、链子溪等

三峡大坝蓄水前,如果坐船经过,会在岸上不时看到一段段逼仄险峻的窄道,那是专供纤夫行走的纤道——水上航运发达时,其他地方也有纤道,但多是架设在水面上、由一座座石桥连接而成的水上通道,比起三峡,堪称通途。三峡的纤道全在绝壁上凿出,裤套子险滩对岸的纤道,从几乎垂直的岩壁上拾级而上,真正是“难于上青天”。而链子溪的纤道,人们必须扶着铁链才不至于跌进江中。三峡的第一条纤道开凿于明代(1481年),但大规模的开凿晚至清末,那时纤道几乎与水道等长,或弯或直,形成岸上的“奇路景观”,与水中的峡谷景观互为应和。摄影/郑云峰

  评论这张
 
阅读(11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