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陕西苹果博客

张立功博客

 
 
 

日志

 
 

澄 城 水 库  

2013-06-26 14:21:50|  分类: 家在澄城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澄 城 水 库

 

 

        澄城地处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没有承袭关中平原土肥水美的自然禀赋,倒是更多地受到原高沟深、缺水少雨带来的影响。十年九旱是澄城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更是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明嘉靖《澄城县志·田赋志》记载,当时全县计征田赋水地21255亩,而且仅分布于县境内各条河川附近。从清至民国,历经300余年,全县梁原地区没有一亩水浇地。
  数百年来,兴修水利始终是澄城民众最迫切的诉求和愿望。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受人力和技术限制,澄城没有一座中小型水利设施,仅在县西河等河谷地带凿井引渠,满足部分乡村农田灌溉,大量台塬地区依然难以摆脱干旱困扰。“将军山南,泉三原合之,水可盈斗,中隔土岭一里许,凿引达县,可以利民。抚按移檄查修,今尚未举,时其有待乎!”这是明嘉靖《澄城县志》里面的一段话。将军山是澄城北部黄龙山系的一部分,这段话中所说的泉水源头明时属澄城地域,民国年间划归今黄龙县,而且当时技术落后,测水不准,其泉常流量仅0004秒/立方,并不“盈斗”。但是,就是这样一点水,想“凿引达县”亦不能举。“时其有待乎?”这五个字里包含了时人多少对水的期盼和无奈啊!还有清咸丰年间,县境今王庄太贤村有一富户买通良辅里(今刘家洼)富塬村至太贤村一段土地,拟开渠引长宁河东支流浇地,“畏其工程艰巨而停工”(《澄城县志》),足见取水抗旱之艰难。
  历史如烟云般散去,带走的是澄城祖祖辈辈缺水的困苦和无奈,难以磨灭的是一代一代人兴水利民的期盼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澄城人民以“自力更生,力排万难”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与大自然抗争,在县境内的县西河、长宁河、大浴河等河沟拦水建坝,引流上塬,兴建了一批中小型水库,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为人民生活提供了方便,而且在澄城水利建设史上写下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
  五一水库是澄城修建的最早一座水库,位于县西河上游,距县城22公里,因于1958年5月1日破土动工而名,设计总库容3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由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差,照明用气灯,掘土用锨、镢、钯子,运输靠筐、担、土车,碾压用的是碌碡、石夯、柱子,水库土坝数十万方土全由人力挖掘肩挑上坝,人工筑夯。全县17个公社(镇)按军事编制成17个团,不分昼夜,打坝填土,劈山开渠。整个工地,河底崖岸,人车如流,红旗招展,广播声、放炮声、号子声震天动地,响彻沟谷。夜晚更是灯火通明,通宵施工。特别是7月份,面对汛期逼近,水库大坝工程与洪水抢时间、比速度,打坝效率比平常提高了一倍多,也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有个名叫高金定的,在十几米的运距上,一天挑土千余担,晚上上工时腿跌伤了,仍然坚持挑土,腿跑肿了,肩膀、脊梁压肿了、磨烂了,流着脓血,也不下火线;有每担挑土重200斤的城关团团长董金贵;有从工地赶回团部时掉进沟壑窟窿,跌断肋骨依然坚守岗位的赵庄团团长赵迪;有因抢救溺水民工而英勇牺牲的石匠李宏书……这样的人物和事迹层出不穷,他们的名字和今天依然雄踞县西河的那座水库一样千古不朽。是年8月28日,时任陕西省长的赵寿山来到五一水库工地视察。次年元月水库建成,成为澄城水利建设史的开篇之作。由于“人海战术”施工,质量管理难度大,库成后,土坝不均匀沉陷,蓄水量不足,沟壑干渠塌方不断,先后进行过三次改修,1974年县上拨出52万元,将干渠全段衬砌,1985年,五一水库为县城供水,成为县城居民生活水源。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使古徵大地百废待兴,生机焕发,而且催生了水利建设的滚滚热潮。在石堡川水库建设的前后几年里,醍醐胜利水库、赵庄红石崖水库、刘家洼富塬水库等水利工程也先后上马实施,据《澄城县志》记载,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不算石堡川水库,全县先后兴建小型水库11座,设计总库容1472万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6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6万亩。进入新世纪后,各级对农业和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在方方面面的争取和支持下,石堡川水库、五一水库、红石崖水库、胜利水库、永内水库等先后实施了除险加固,蓄水灌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最大的石堡川水库设计总库容为66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1万亩,其中澄城灌溉面积为19万亩。灌区经济发展,林茂粮丰,瓜果飘香,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有水的地方就有风景。如今,这一座座加固改造一新的水库依偎在澄城的沟壑梁塬间,蓝天白云下,雄伟的大坝、造型各异的附属设施、管理站所等建筑设施,和水库两边茂盛葱茏的草木,水岸上栖飞的野鸭、水禽,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乐章,宽阔平静的水面仿佛一个个明亮的巨镜宝鉴,映照着澄城人民自力更生,兴水图强的光辉历史。

  评论这张
 
阅读(22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